夺金牌触发大奖,为冠军加油赢好车!…
中国汽车行业仍在加速前进。未来十年,汽车产业或将继续经历远超过去百年的变革。

《财富》中国新媒体执行副主编杨安琪(左)与广汽集团董事长、总经理冯兴亚(右)对话
9月25日,在2025年《财富》世界500强峰会上,广汽集团董事长、总经理冯兴亚分享了他对于行业现状的思考,和对未来发展的畅想。
冯兴亚表示,汽车产业目前正处于“四期叠加”——产业变革期、技术快速迭代期、自身管理模式重构期,和产业竞争格局的重塑期。
当下,国内汽车品牌激战正酣,已有多个品牌在过去两年的竞争中倒下。市场上关于“哪几家车企能最终得以生存”的讨论不绝于耳。
而冯兴亚则乐观得多。他认为,十年之后,全球前十大汽车厂商中,至少有三家,甚至是三到五家是中国企业。“不是能活三到五家的问题,而是在全球前十大车企中会有三到五家。”
这一乐观预期源于中国汽车产业对“绿色”与“智能”的成功押注。他分析道,“未来的产业发展模式一定是向着新能源化、低碳化、绿色化前进,而中国在这方面是走在前面的。”他说,“同时,汽车一定会向智能化发展,在这方面,要说中国‘绝对领先’那是吹牛,但目前至少处于这个行业的先进水平,且中国人对智能化的追求是全球需求最高的、最兴奋的。”
“只要浪潮趋势不变,我认为未来十年很多中国企业都会成为全球化企业。”冯兴亚说。
在传统燃油车时代,企业无法从第三方购买发动机,而到了新能源时代,企业可以买到外部的电池。动力来源的改变降低了造车门槛,涌入行业的对手来自四面八方。
冯兴亚表示,如今的车企所需要的能力与原来不同——用户洞察和产品定义能力、整车集成能力、智能化能力、营销能力。“技术门槛确实降低了,但进入行业也有条件,需要具备这几项新能力当中的某一项或某几项。若无明显优势,造车也难言容易。”
面对科技企业跨界进入汽车领域带来的挑战,作为传统车企的掌舵者,冯兴亚表示,建立企业核心壁垒时,要“有矛有盾”——进攻的“矛”是科技创新,通过合作将智能化短板尽快补足;防御的“盾”则是传统汽车所擅长的品质安全保障。
他表示,智能化确实满足了消费者对于新潮的追求,但一个很大的潜在风险是对安全问题的忽视,这会让企业遭受反噬。“汽车就是老虎,开车就是骑在老虎背上,品质安全非常重要。”
冯兴亚指出,汽车行业发展到今天,消费人群分化得非常明显——追求实用功能价值的人和追求情绪价值的人。而车企过度在乎情绪价值的供给可能会埋下隐患。
“我们常讲,遇到红绿灯要‘一慢、二看、三通过’,这对加速性能的要求不高。燃油车时代,豪华车0到100公里加速8秒已经非常先进了,而现在的新能源车型很轻易就做到0到100公里加速5秒。这会容易造成事故。”他说。
本文转载自:财富中文网



